「粉餅」意思是什麼?粉餅造句有哪些?粉餅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粉餅意思是什麼?粉餅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粉餅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粉餅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粉餅的意思

釋意化妝時所用的餅狀粉膏。

粉餅的用法、造句

用法、例句[例]她隨身攜帶著粉餅,以方便補妝。

粉餅的注音

注音(1)ㄈㄣˇ ㄅㄧㄥˇ

粉餅的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1)fěn bǐng

粉餅的筆畫

筆畫fěn bǐng
拆解字詞>>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粉餅造句、例句

  1. 今天我化妝用的粉餅是新品牌,感覺效果很好。
  2. 我妹妹喜歡用粉餅補妝,使臉部看起來更有光澤。
  3. 這款粉餅代表了時尚、美麗以及高端的形象。
  4. 電視劇女主角用的粉餅,讓她的皮膚看起來摸上去很柔滑。
  5. 我用了這款粉餅,不會過敏,非常適合我的皮膚。
  6. 這款粉餅有礦物質成分,使肌膚得到了營養。
  7. 使用這款粉餅後,感覺毛孔不明顯,臉部有自然的妝感。
  8.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用這款自然色調的粉餅妝容显得份外清爽。
  9. 使用這個粉餅實現完美的遮瑕效果,看起來非常自然。
  10. 你可以在婚禮或晚會上使用高光粉餅來打造閃閃發光的妝容。

「粉餅」的維基百科解釋

胭脂,又稱脂粉,是一種化妝品,可以塗於嘴唇,如同唇膏,亦可當作腮紅粉餅使用,塗擦於面頰,特別是腮部,顏色多為含有紅色成份的暖色調,使臉部紅潤,增加美觀與健康感。使用腮紅,可達到改變以及調整臉型的效果。腮紅的質地包括液狀、膏狀以及粉狀。

沿革[編輯]

中國古代的胭脂又稱焉支燕支,燕支一說,說明此物是來自戰國燕國,是從中國西北匈奴焉支山(今天甘肅省永昌縣、山丹縣之間)地區所產植物紅藍(即紅花,菊科紅花屬,學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提煉出來的色素。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胭脂是商紂時妲己所發明,是燕地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紂王看見妲己杏眼桃腮,冰肌玉膚,喜歡得不得了,紂王對妲己倍加寵愛,他對妲己更是言聽計從,當時妲己發明了一種桃花妝,就是用各種花瓣的汁液凝成脂粉,塗在面頰上,因此,她的容貌永遠都是那麼光鮮艷麗,不見衰老,這種脂粉被稱之為『燕脂』。另一說法相傳為匈奴女性使用。因東晉史學家習鑿齒將胭脂與閼氏相連產生。古代學者多認可這一說法,現代學者則認為胭脂與閼氏完全沒有關係,參見閼氏。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為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繫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回國後,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物,胭脂就在此時被引進了中國。

紅藍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在紅藍開花時整朵摘下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豔的紅色染料,還有兩種胭脂: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由此,燕支被寫成「姻脂」,「臙脂」,除紅藍外,製作胭脂的材料,還有蜀葵花、黑豆皮、重絳、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等。

漢朝以後,歷代詩文中有不少描寫,如「誰堪覽明鏡,持許照紅妝。」「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紅妝束素腰」等等。唐朝婦女飾紅妝的記載就更多了,「青娥紅粉妝」;「對君洗紅妝」;「射生宮女宿紅妝」等等。除了詩文,當時的筆記小說也有例子,如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描述楊貴妃因為塗抹了脂粉的緣故,連汗水都染成了紅色。王建《宮詞》中也有類似的描寫,有一個年輕的宮女,在她盥洗完畢之後,洗臉盆中猶如氽了一層紅色的泥漿。

另外,唐朝元和年間流行過褐色脂粉配黑色口紅。白居易《時世妝》記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圓鬟無鬢椎髻樣,斜紅不暈赭面妝。」

在歐洲,古羅馬時即有使用腮紅胭脂的記載。古羅馬的女性,臉敷白粉後再用紅赭石製成的胭脂上色。

現代胭脂一般為人工色素製成,顏色多樣。主要成份為:滑石粉、碳酸鈣和碳酸鎂、高嶺土、氧化鋅、二氧化鈦、硬脂酸鋅、硬脂酸鎂、色素、黏合劑如羧甲基纖維素、羊毛脂或者礦物油等。

質地[編輯]

塗胭脂的女人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腮紅以粉狀居多,以毛刷沾取上色。粉狀腮紅的優點在於使用簡易。液狀腮紅與膏狀腮紅以特製的腮紅刷或是手指上色,由於質地濃稠所以較為顯色,但不易控制用量。

注釋[編輯]

  1. ^ 《爾雅翼》引習鑿齒《與謝侍中書》:「此[山]有紅藍,北人採取其花作煙支,婦人妝時作頰色用。如豆許,按令遍頰,殊覺鮮明。匈奴名妻『閼氏』,言可愛如煙支也。故匈奴有煙支山。」
  2. ^ 秦汉时期匈奴族提取植物色素技术考略. [2006-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7). 
  3. ^ 《史記索隱》引習鑿齒《與燕王書》云:「焉支山下有紅藍,足下先知否?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緋黃,捋取其上英鮮者作煙肢,婦人采將用為顏色。吾少時再三過見煙肢,今日始始視紅藍,後當為足下致其種。匈奴名妻作閼氏,言其可愛如煙肢也。想足下先亦不作此讀《漢書》也?」
  4. ^ The Roman Makeover
  5. ^ 參見英語維基百科古羅馬化妝習俗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