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儀」意思是什麼?地球儀造句有哪些?地球儀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地球儀意思是什麼?地球儀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地球儀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地球儀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地球儀的意思

釋意表現地球全體之地表現象的模型。裝在支架上,可以轉動,上面畫著海洋、陸地、河流、山脈、經緯線、各國地形、城市等。

地球儀的用法、造句

用法、例句[例]地球儀可以幫助我們對地理位置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地球儀的注音

注音(1)ㄉㄧˋ ㄑㄧㄡˊ ㄧˊ

地球儀的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1)dì qiú yí

地球儀的筆畫

筆畫dì qiú yí
拆解字詞>>>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地球儀造句、例句

  1. 地球儀是一種用來表示地球形狀和大小的工具。
  2. 我們可以透過地球儀了解各國位置和時區差異。
  3. 使用地球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徵。
  4. 地球儀上的國界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各國之間的關係。
  5. 地球儀上的緯經線有助於我們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
  6. 地球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
  7. 地球儀的尺寸和比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地球的大小和形狀。
  8. 地球儀有助於我們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區的氣候和生態。
  9. 地球儀是一種很方便的工具,可以在學術和旅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10. 地球儀上的卫星视图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地球上的天氣和自然災害。

「地球儀」的維基百科解釋

地球儀是一種用來表示地球的球體模型,相較於平面的地圖,球形的地球儀可以將地區、方位、角度、距離、面積等以較精確的方式顯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地球儀是在公元前150年的奇里乞亞。現存最早的地球儀是1492年,德國人馬丁·倍海姆(Martin Behaim)製作的,當時屬於美洲的位置還被標示成一片海洋,現存於紐倫堡。

  • 奧地利維也納的地球儀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以地球儀為主要收藏品的博物館。
  • 紐約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中的大地球儀,直徑達120英尺(37公尺),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球儀。

歷史[編輯]

公元前3世紀,希臘天文學確立了地圓說,最早的地球儀即出現於這段時期。已知最早的實例是西元前2世紀中葉由馬魯斯的克拉特斯在奇里乞亞(今為土耳其的庫克洛瓦,Çukurova)所造。

中世紀以前的地球儀並未保存到現在,但有個叫「法爾內塞的阿特拉斯石雕」的天球儀倖存了下來,這個希臘化風格的雕塑是西元2世紀羅馬時代的複製品,目前保存在義大利拿坡里國立考古博物館。

描繪舊大陸的早期地球儀是在伊斯蘭世界建造的。根據David Woodward的說法,波斯天文學家札馬剌丁於1267年曾將地球儀帶到元帝國的北京。《元史·天文志一》:「苦來亦阿兒子,漢言地理志也。其制以木為圓毬,七分為水,其色綠,三分為土地,其色白。畫江河湖海,脈絡貫串於其中。畫作小方井,以計幅圓之廣袤、道里之遠近。」,扎馬魯丁以中國傳統「記里畫方」的方法繪製,與後來依西方地理學製成的地球儀有本質上的不同。

現存最早的地球儀是1492年由馬丁 · 倍海姆(1459-1537)在畫家喬治 · 格洛肯頓英語Georg Glockendon的幫助下製作的。倍海姆是一位德國的地圖製作者、航海家和商人。在德國紐倫堡工作時,他將自己的地球儀稱為「紐倫堡地球儀」,今稱「 Erdapfel」。在此之前,倍海姆曾到過很多地方,他從1480年開始旅居於里斯本,進行商業活動,並與探險家和科學家往來,於1490年回到紐倫堡之後開始建造地球儀。

另一個早期的地球儀是大約在1510年的亨特-萊諾克斯地球儀(Hunt-Lenox Globe),它被認為是慣用語「此處有惡龍」的典故出處。2012年,人們發現了一個類似葡萄柚大小的鴕鳥蛋地球儀,由兩個半顆鴕鳥蛋英語Ostrich egg製成,這個地球儀被認為可以追溯到1504年,它可能是最早展示新大陸的地球儀。斯特凡 · 米西納(Stefaan Missine)為華盛頓地圖學會(Washington Map Society)期刊《波特蘭》(Portolan)分析了這顆地球儀,他說道,這是「歐洲幾十年來的重要收藏品」,經過一年的研究,咨詢過許多專家,米西納得出結論,亨特-萊諾克斯地球儀是鴕鳥蛋地球儀的銅製壓鑄品。

1507年,馬丁 · 瓦爾德塞米勒製作了一個印有美洲的地球儀。1570年代,塔基丁英語Taqi ad-Din Muhammad ibn Ma'ruf(Taqi al-Din)在君士坦丁堡塔基丁天文台英語Constantinople observatory of Taqi ad-Din建造了另一個「非常現代」的地球儀。

蒙兀兒帝國的科學家在賈漢吉爾的贊助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縫隙的天球儀。

在中國,耶穌會教士利瑪竇在中國製作了第一架西洋地球儀直接宣傳地圓說 。《明史 · 天文志》 卷二十五記載 「 萬歷中 ,西洋人利瑪竇制渾儀 、天球 、地球等器 。」 耶穌會陽瑪諾和龍華民於1623年製造過地球儀,現藏於不列顛圖書館,這可能為中國製作西式地球儀的範本,在此基礎上完成於1630年的崇禎三年地球儀,為當時官方製造地球儀的最高水準。中國明清兩朝所造地球儀只剩3件保存下來,2件存於故宮博物院,1件存於英國倫敦博物館地理部。

埃默里·莫利紐克斯於1592年發行其地球儀和天球儀,被認為是英格蘭第一個地球儀和天球儀的製造者,也是第一個製造地球儀的英國人。

1606年日本的林羅山跟不干齋巴鼻庵日語ハビアン反駁西方地圓說時,所提到的「円模の地図」被認為是地球儀,之後澀川春海、司馬江漢紛紛仿效西方製作地球儀,現存最早的日本製地球儀即澀川春海於1695年製造。荷蘭人傑瑞德·法爾克英語Gerard Valck(Gerard Valck)於1700年前後在阿姆斯特丹製作的地球儀被日本平戶藩主松浦靜山購入,至今仍保存在松浦史料博物館日語松浦史料博物館

Globus IMP英語Voskhod Spacecraft "Globus" IMP navigation instrument,包括5英吋地球儀在內的電子機械裝置,1961年到2002年間在蘇聯和俄羅斯的太空船中一直作為導航儀器使用。2001年,TMA 版本的聯盟號宇宙飛船以數位地圖取代了這個儀器。

在19世紀,小型的袖珍地球儀(不到3英吋)不但是紳士的身份象徵,也是富家子弟的益智玩具。

相關條目[編輯]

  • 天球儀
  • 太陽系儀

參考文獻[編輯]

  1. ^ Microsoft Encarta Encyclopedia 2003.
  2. ^ Medieval Islamic Civilization By Josef W. Meri, Jere L Bacharach, pages 138–13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Covington, Richard, The Third Dimension, Saudi Aramco World, May–June 2007, 2007: 17–21 [2008-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2) 
  4. ^ 4.0 4.1 4.2 劉寶建. 康熙朝地球仪漫谈——帝国了解世界的新窗口. 《紫禁城》. 2006年, (第9期): p.76-81. 
  5. ^ Microsoft Encarta Encyclopedia 2003.
  6. ^ 6.0 6.1 Kim, Meeri. Oldest globe to depict the New World may have been discovered. Washington Post. 2018-01-27 [2021-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30). 
  7. ^ Soucek, Svat, Piri Reis and Ottoman Discovery of the Great Discoveries, Studia Islamica (Maisonneuve & Larose), 1994, 79 (79): 121–142 [123 & 134–6], JSTOR 1595839, doi:10.2307/1595839 
  8. ^ Society, National Geographic. glob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11-01-21 [2017-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0) (英語). 
  9. ^ 西方解釋中國耶穌會士製圖法. [access-date= 2022-03-19]. 
  10. ^ 康熙朝地球儀. [2022-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9). 
  11. ^ A manuscript, MS Harl. 5208, at pp. 50–51, which is an account "by a Freind" of William Sanderson's achievements, describes the globes as "the first soe published in Christendome, for the honor of his countrey, and good of the Schollers, Gentrye and Marriners of the same." No earlier English-made globes are known: Helen M. Wallis, The first English globe: A recent discovery,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1951, 117 (3): 275–290, JSTOR 1791852, doi:10.2307/1791852 
  12. ^ Collection – Matsura Historical Museum. [2022-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7) (英國英語). 
  13. ^ Tiapchenko, Yurii.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s for Russian Spacecraft: An Overview. Computing in the Soviet Space Program (Translation from Russian: Slava Gerovitch). [2021-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5). 
  14. ^ Bliss, Laura. These tiny glass globes were all the rage in London 200 years ago. Quartz (publication). 13 October 2014 [2014-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