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場」意思是什麼?十里洋場造句有哪些?十里洋場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十里洋場意思是什麼?十里洋場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十里洋場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十里洋場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十里洋場的意思
釋意 | 滿清末年,上海租界中有一條長約十里、東西走向的大街,因洋人聚集、洋行與洋貨充斥,上海人稱為「十里洋場」。後亦用為上海的代稱或比喻熱鬧繁華的地區,但頗含貶義。 |
---|
十里洋場的用法、造句
用法、例句 | [例]置身繁華熱鬧的十里洋場,令人眼花撩亂。 |
---|
十里洋場的注音
十里洋場的漢語拼音
十里洋場的筆畫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十里洋場造句、例句
- 早年的十里洋場是內地與海外貿易的重要據點。
- 十里洋場的規模日益壯大,吸引了眾多商家前來貿易。
- 風調雨順直接影響十里洋場的商業發展。
- 十里洋場的港灣設施不斷升級,提高了運輸效率。
- 十里洋場的城牆高聳壯觀,是當地的著名景點之一。
- 遊客們可以在十里洋場的市集中品嚐到各種美味的海鮮。
- 十里洋場因其富有異國風情的建築而聞名遐邇。
- 十里洋場是我國南方重要的對外開放城市之一。
- 十里洋場曾是中國的珠寶之都,各式各樣的寶石琳瑯滿目。
- 隨著時代的變遷,十里洋場逐漸轉型為現代化的商貿城市。
「十里洋場」的維基百科解釋
上海租界,從1845年11月設立開始,至1943年7月30日結束,歷時近百年。上海的外國租界開闢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管理機構最龐大,發展也最為充分。上海租界的成立對上海和周邊地區近現代歷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上海開埠後最初共有英、法、美三國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併成為上海公共租界。1943年1月11日,美國和英國分別與中華民國簽署《中美新約》、《中英新約》,自願放棄在中國的特權,廢除了自滿清以來各種條約。治外法權廢除後,中國司法權才完全獨立,因此中華民國政府定1月11日為「司法節」。1943年汪精衛政權收回租界之前,上海租界一直保持著上海日租界、上海公共租界與上海法租界鼎立的局面。(1937年8月淞滬會戰後,公共租界在事實上被分割成兩部分,蘇州河以北地區成為日軍控制的勢力範圍。人稱「上海日租界」。)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對日戰爭勝利後,正式收回上海的最後兩個租界——英租界和法租界,標誌著上海租界歷史的結束。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