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地放領」意思是什麼?公地放領造句有哪些?公地放領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公地放領意思是什麼?公地放領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公地放領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公地放領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公地放領的意思
釋意 | 自民國四十年起,政府將公有耕地優先由承租公地的現耕農承領的政策。放領面積,每戶不超過水田二甲或旱田四甲。公地承領人在規定期限內,繳清地價後就取得土地所有權。民國六十六年起已停止辦理。 |
---|
公地放領的用法、造句
公地放領的注音
注音 | (1)ㄍㄨㄥ ㄉㄧˋ ㄈㄤˋ ㄌㄧㄥˇ |
---|
公地放領的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 | (1)gōng dì fàng lǐng |
---|
公地放領的筆畫
筆畫 | gōng dì fàng lǐng |
---|
公地放領的拆解字詞
拆解字詞 | >公>地>放>領 |
---|
公地放領造句、例句
- 公司的咖啡機是公地放領的,員工可以自由取用。
- 公園裡的購物袋是公地放領的,市民可以免費取得。
- 樓下的自行車停車處是公地放領的,居民可以共享使用。
- 圖書館的閱讀桌椅是公地放領的,讀者可以自由選擇使用。
- 遊樂場的沙盤是公地放領的,孩子們可以一起玩耍。
- 音樂教室的樂器是公地放領的,學生可以自由使用。
- 健身房的器材是公地放領的,會員可以隨時使用。
- 海灘的休息椅是公地放領的,遊客可以免費休息。
- 學校的網路資源是公地放領的,師生可以共享使用。
- 醫院的輪椅是公地放領的,病人可以方便地借用。
「公地放領」的維基百科解釋
公地放領係公地管理機關及縣(市)政府依據法令規定之實體與程序,准許符合規定之承租農民依照規定程序申請承領,於繳清全部放領地價後,移轉土地所有權之私法上分期付款之買賣行為,其旨在扶植自耕農,實現中華民國憲法第143條「國家對於土地之分配與整理,應以扶植自耕農及自行使用土地人為原則」之土地政策。1951年6月,政府開始實施公地放領,放領耕地由政府委託台灣土地銀行徵收,使無地之農民取得所有權。
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於1951年至1976年間分九期實施公地放領,共計放領138,957公頃,承領農戶286,287戶。政府收得放領公地地價稻穀367,366,416公斤,甘藷1,254,768,525公斤,全數由台灣土地銀行經收後,撥作扶植自耕農基金。
簡而言之,就是政府將公有土地准由承租之農民依照法令規定之要件及程序申請承領,於繳清地價後,承領人即可取得土地所有權。公地放領之目的,在於扶植自耕農。
自民國四十年起,政府將公有耕地優先由承租公地的現耕農承領。放領面積,每戶不超過水田二甲或旱田四甲。公地承領人在規定期限內繳清地價後,就取得土地所有權。
爭議: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
當時公地放領,得先繳田賦與水租,導致很多自耕農沒有去登記。但那塊地,其實在國民政府還未到台灣之前,台灣人的祖先就已經在那些土地耕作。 後來這些沒有登記的地,都變成政府的公地,到現今2022年還隸屬於政府。 那些沒去登記的自耕農的後代,想要在這塊長久隸屬於祖先的土地方耕種,還得反過來跟政府承租。 於是這究竟是德政或是政府與民爭地的手段,是有爭議的。但民主國家制度的建立,本就建立在法制基礎上而非人治,當時台灣介於日本戰敗撤退與中華民國政府接收的狀態,有很多土地是無權占有,甚至有屯地屯田,致使土地荒廢無法開墾,屬於過渡時期人治混亂的年代,也因國民政府土地法中的土地總登記制度,讓當時戰敗混亂不堪的台灣土地,建立了民主法治新里程碑,遏止了多數土地壟斷制度,也因土地總登記制度,使台灣土地有了完整的規冊,讓目前台灣土地皆能達到有效利用。
參考資料[編輯]
- ^ 李守孔著,《中國現代史》,台北,三民書局,1973年9月,第184頁,ISBN 9571406635
- ^ 土地改革紀念館主題導覽. 第六章 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紀念館. [2014-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2).
參見[編輯]
- 三七五減租
- 耕者有其田
- 土地改革紀念館
外部連結[編輯]
- 土地改革紀念館
這是一篇與台灣經濟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