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意思是什麼?九一八事變造句有哪些?九一八事變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九一八事變意思是什麼?九一八事變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九一八事變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九一八事變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九一八事變的意思
釋意 | 民國二十年(西元1931)九月十八日夜,日本關東軍自行炸燬瀋陽城北門外南滿鐵路的柳條溝一段,卻誣指我國軍所為而占領瀋陽城,開啟了戰端,史稱「九一八事變」。 |
---|
九一八事變的用法、造句
用法、例句 | [例]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更野心勃勃,侵占東北。 △瀋陽事變 |
---|
九一八事變的注音
九一八事變的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 | (1)jiǔ yī bā shì biàn |
---|
九一八事變的筆畫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九一八事變造句、例句
- 九一八事變是中日兩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之一。
- 九一八事變對於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九一八事變導致了中國東北的經濟崩潰和社會動盪。
- 九一八事變時,中國政府的反應並不積極,使局勢更加惡化。
-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和日本的軍事衝突持續擴大。
- 九一八事變前,中國和日本曾簽署過多項條約,但日本並未履行。
- 九一八事變對於中國和日本的國家形象和國際聲譽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徹底破裂。
- 九一八事變使全球各國對於日本擴張主義的警覺性大大提高。
- 九一八事變成為了中日關係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
「九一八事變」的維基百科解釋
九一八事變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發生的日本侵略戰爭,是日本1931年侵略中國東北的開端,相關雙方是中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關東軍。9月18日當天,日本稱中國軍隊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溝的一段鐵橋,並於晚十點砲轟國軍東北駐地「北大營」,侵佔瀋陽。駐瀋陽東北軍多次向正在北平的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報告遭到日軍襲擊,張多次下令「不抵抗」。19日及隨後幾天,張學良與包括諜報單位的各方面人員多次向時任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長的蔣中正報告遇襲,蔣多次下令避免衝突。東北軍未能有組織地抵抗日軍的進逼,僅僅三個月之內,日本關東軍在幾乎沒有軍事衝突下,便侵佔了東三省全境,1932年3月1日日本在東三省建立傀儡政權滿洲國。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日矛盾激化,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內閣權力下降,日本軍部主戰派地位上升,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日本隨後不久即進軍佔領熱河省,並開始滲透華北地區,在中國東北扶植成立所謂滿洲國意圖撇開責任掩飾侵略意圖,事實上使中國東北淪為日本殖民地。蔣介石寄希望於「國際公理之判斷」,國際聯盟受理中國的申訴後曾前來調查,儘管多數國家同情中國,但當時國際聯盟乃是國際協調機構,而非凌駕於各國之上的權力機構,且英、法、荷等列強當時仍為殖民國家,故列強也沒有太多作為;蘇聯亦因之前曾與東北軍有隙而不願多言。美國同意對日本實施有限的經濟制裁,但仍考慮在日本繼續做貿易生意。只有眾多現今第三世界未發達國家積極反對日本行為,聲援中國。最後僅有國際聯盟如空談般的舉措,次年3月27日日本退出國際聯盟。日本遭到國際抵制後,國內的法西斯運動日盛。
9月18日被國民政府視為「國恥日」。現每年9月18日瀋陽、大連等地會鳴防空警報以警醒後人。九一八事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家視為十四年抗戰的開始,日軍在軍閥缺乏抵抗下就佔據了東北,扶植傀儡國家來間接管理,直至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