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憂」意思是什麼?丁憂造句有哪些?丁憂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丁憂意思是什麼?丁憂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丁憂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丁憂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丁憂的意思

釋意舊時稱遭逢父母之喪。

丁憂的用法、造句

用法、例句[例]古時丁憂,須服喪三年。

丁憂的注音

注音(1)ㄉㄧㄥ ㄧㄡ

丁憂的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1)dīng yōu

丁憂的筆畫

筆畫dīng yōu
拆解字詞>>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丁憂造句、例句

  1. 他大半夜打來,嚇了我一跳,原來是郵差來送丁憂。
  2. 他嘴上說不帶私心,卻佔了我一份丁憂的便宜。
  3. 媽媽剛走,就接到公司來的丁憂電話,令我擔憂萬分。
  4. 公司開會時宣布經理去世,來來去去的丁憂全是啞巴。
  5. 我們一家人辛辛苦苦省吃儉用,沒想到突然接到丁憂,讓我們心痛不已。
  6. 得知好友癌症晚期,我們送上一份滿滿的丁憂,盼著他能早日康復。
  7. 專心致志工作的我,還是無法擺脫多次傳來的丁憂影響心情。
  8. 客戶突然傳來的丁憂讓我只能趕緊整理心情,開始應對處理。
  9. 他一直致力照顧父母,然而卻不幸接到了母親突然去世的丁憂。
  10. 小沈幸運的為公司找到了大客戶,卻又因鐵路事故接到丁憂,讓他心情複雜。

「丁憂」的維基百科解釋

丁憂,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後多指官員居喪。丁憂源於漢代,至宋代則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古代,遇父母去世,子女須服「三年」喪期,一說三十六個月,所謂「三年」,一說實際為二十七個月,甚至是二十五個月,「三年」內不做官,不嫁娶,不赴宴,不應考。孔子的學生宰我就曾跟孔夫子討論過三年之喪的問題,宰我認為一年之喪就可以了,孔子說如果心安就可以不守三年之孝,但同時認為宰我不仁,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西漢時規定在朝廷官員須丁憂三年,至東漢時,丁憂制業已盛行。此後歷代均有規定,凡官員遇丁憂,必須解職守孝,三年期滿後起復原職,故對仕途升遷略有影響。清代吳榮光《吾學錄·喪禮門二》:「凡喪三年者,百日剃髮,仕者解仕,士子輟考,在喪不飲酒,不食肉,不處內,不入公門,不與吉事《會典》:不娶妻納妾,門庭不換舊符」。因歷朝均標榜以孝治天下之故,若官員遇丁憂,匿喪不報,將可能遭到御史彈劾(如李賢與張居正),一般都會遭到革職處分。但有時朝廷因政務需要,不讓官員去職服喪而改以素服辦公,稱奪情起復,即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有移孝作忠之意。晚清科考條例《欽定科場條例》明訂孝子須守孝12個月方可入科場。

由於皇帝駕崩之後,太子繼位者與臣民若按禮制服喪,將對生產力與社會生活影響很大,漢文帝遺命太子與臣民「以日易月」,即改成持服三十六天,明代甚至二十七日即可,後世帝王多沿用此制。

丁艱[編輯]

子遭父喪或承重孫遭祖父喪,稱「丁外艱」,子遭母喪或承重孫遭祖母喪,稱「丁內艱」。

參考資料[編輯]

  1. ^ 《爾雅》
  2. ^ 李炳南《儒學與佛學之共融》
  3. ^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九·列傳一百二十四》載鳳閣舍人張柬之破其說曰:「三年之喪,二十五月,由故則然。春秋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公薨』。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齊納幣』。故謂之禮。公羊傳:『納幣不書,此何以書?譏。何以譏?三年之內不原婚。』何休曰:『僖以十二月薨,未終二十五月,故譏雲。』杜預推歷乙巳乃在十一月,經書十二月為誤。文公元年四月,葬僖公。傳曰:『緩』。夫諸侯之葬五月,若十二月薨,五月不得雲緩,則十一月明甚。然二家所競,乃一月,非一歲,則二十五月,其一驗也。」
  4. ^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5. ^ 《論語》十七
  6. ^ 張紅星(2016)我國古代服喪日期漫談。團結報:http://www.tuanjiebao.com/lishi/2016-02/01/content_46979.ht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編輯]

  • 奪情起復
  • 五服
  • 四禮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