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意思是什麼?長征造句有哪些?長征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長征意思是什麼?長征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長征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長征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長征的意思
長征的用法、造句
用法、例句 | [例]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出塞〉詩) |
---|
長征的注音
長征的漢語拼音
長征的筆畫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長征造句、例句
-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場著名遠征行動。
- 毛澤東領導千里跋涉的長征,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
- 追隨太行山、過娘子關、渡金沙江,一路陪伴長征的紅軍多麼的堅毅。
- 長征中,紅軍面臨了飢餓、疾病、艱險等極端困難,但仍維持了戰鬥力。
- 長征時期,中央紅軍曾占領過許多城市,發表過《四方面紅旗招提》等重要文件。
-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向全國展示革命熱情、增強民眾支持的重要行動。
- 在長征中,紅軍蓄積了豐富的戰鬥經驗,成為日後獲得勝利的重要基礎。
- 長征進一步鞏固了紅軍統一戰線,加強了黨內的政治思想教育。
- 勝利的紅軍長征,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希望,也激勵著更多人投身革命。
- 紀念長征,可以讓人們再次懷念那段艱苦卓絕但充滿磅礴氣息的歷史。
「長征」的維基百科解釋
長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間(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從中央蘇區和南方蘇區開始的戰略轉移,其最終抵達、匯聚於陝甘蘇區。軍隊到達陝甘蘇區後,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澤東在報告中使用「長征」一詞,是為中國共產黨黨史上的首次。而國民革命軍則稱為追剿、剿匪。紅一方面軍行程二萬餘華里,在其黨史中又稱「二萬五千里長征」。1936年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紅一方面軍在其368天的戰略轉移與逃亡期間,每一兩天就有一次遭遇戰,且共有15天大決戰。白天行軍235天,夜間行軍18天,休息共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紅一方面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共進行380餘次戰役戰鬥,進攻占領62座縣城,紅軍陣亡的營以上幹部有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此次戰略轉移,這些軍隊穿越大面積的雪山、高寒的高原草甸、永久凍土帶和無人區,共經過11個省、18座大山、24條大河、5座連續的雪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在部分場合非正式的稱之為流竄或西竄,然由於兩岸史觀和論述側重不同,並未見到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對這一事件有唯一、持續的專有稱呼。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