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意思是什麼?聲律造句有哪些?聲律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聲律意思是什麼?聲律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聲律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聲律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聲律的意思

釋意文字的聲調與格律,多指詩賦而言。

聲律的用法、造句

用法、例句[例]古典詩詞要求平、仄聲作適當安排,以形成和諧的聲律。

聲律的注音

注音(1)ㄕㄥ ㄌㄩˋ

聲律的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1)shēng lǜ

聲律的筆畫

筆畫shēng lǜ
拆解字詞>>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聲律造句、例句

  1. 夜深人靜,月色如銀,滿地落花聲律輕盈。
  2. 山高水長,風起雲湧,蒼茫天地聲律宏偉。
  3. 婆娑樹影,鳥語花香,清新雅致聲律悠揚。
  4. 鏗鏘有力,威風凜凜,金戈鐵馬聲律嘹亮。
  5. 靜謐祥和,心旷神怡,曲水流觴聲律閒適。
  6. 萬籟俱寂,一片清明,鐘聲悠揚聲律宏亮。
  7. 狂風驟雨,雷聲轟鳴,驚天地動聲律嘹喨。
  8. 陰森恐怖,鬼哭神號,驚心動魄聲律毛骨悚然。
  9. 綠樹成蔭,涼風徐來,田園牧歌聲律悠揚。
  10. 鈴聲叮咚,歡笑聲響,歡樂時光聲律和諧。

「聲律」的維基百科解釋

平仄,是文言韻文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分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變化,故統稱為仄聲。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

元朝中原漢語語音大變,根據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韻》,入聲消失,平聲分為陽平、陰平。現代標準官話沒有入聲,第一、第二聲稱為陰平、陽平,是由中古漢語的平聲演變而來。第三上聲、第四聲去聲則為仄聲。但陽平聲本身的音調並非平直,是從中音滑向高音的聲調,而古時的入聲字已經變為平聲、上聲或去聲。現存漢語中,如南方的中文、吳語、江淮官話、閩南語及客語以及北方的晉語則保留了入聲,絕句一可壓韻也可不壓韻,三句不可壓韻,二、四句要壓韻。就四聲與平仄的關係來說,通常以「上」、「去」、「入」為仄聲,「陰平」、「陽平」為平聲。

「平」有分為「陰平」、「陽平」,「陰平」就是現在國語中的一聲,「陽平」就是現在國語中的二聲,「仄」有分為「上」、「去」、「入」,「上」,讀音為ㄕㄤˇ,是現在國語中的三聲,少數四聲,例:「是」、「跪」,「去」就是現在國語中的四聲,「入」最特別,急促音,它可能會有一聲、會有二聲、會有三聲、會有四聲,現在的國語中讀不出這個音,只能從閩南語或客家語中讀出來,凡念起來急促者即是,例:竹、菊、白、石、一、屋、玉、月、燭、德、福 ......等,但因為古人沒有輕聲這個聲調,所以輕聲不算在內。

平仄協調:有時要完全平仄協調,可能會以詞害意,因此有依照律詩「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變通方法。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