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意思是什麼?科舉造句有哪些?科舉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科舉意思是什麼?科舉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科舉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科舉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科舉的意思

釋意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選官吏的制度,因分為許多科目來拔舉人才,故稱為「科舉」。隋廢九品中正制,改置進士等科;唐時科目增至五十餘。後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試士,仍沿用科舉的稱呼。至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廢止。

科舉的用法、造句

用法、例句[例]舊時科舉是平民晉升宦途的唯一途徑。

科舉的注音

注音(1)ㄎㄜ ㄐㄩˇ

科舉的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1)kē jǔ

科舉的筆畫

筆畫kē jǔ
拆解字詞>>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科舉造句、例句

  1. 科舉是自古以來對華夏教育體系的重要貢獻之一,考取進士能功名揚華,榮耀門楣。
  2. 唐朝時期,科舉制度蓬勃發展,使得社會上下流轉出不少才俊,功業傳世。
  3. 科舉源起於隋朝,經歷千百年依然影響不減,可見其莫大之威力。
  4. 許多考生為了能夠通過科舉考試,緊抓機會,刻苦攻讀,嘗盡辛酸。
  5. 在即將到來的科舉試場上,許多考生要面對的不僅是題目的難度,更是心理的挑戰。
  6. 科舉考試有其制度懸殊之處,權貴子弟在考試中有著明顯的優勢。
  7. 科舉制度也曾引發社會的不满,因此中國史上有許多出現過反科舉的聲音。
  8. 在科舉制度開始普及之後,中國文化和教育都有所提升,使得民族精神得以塑造。
  9. 科舉制度的推行,也間接帶動了郵政、銀行、紡織等產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少积极作用。
  10. 科舉制度推行千年,其影響遠不止於華夏之地,更成為中國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科舉」的維基百科解釋

科舉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巨大影響,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試產生的「士大夫」階層。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亞洲國家如越南、朝鮮半島、琉球群島和日本列島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科舉始於605年時的隋朝,由隋文帝首創,發展並定型於唐朝至武周,並更加完善(唐高宗創造「殿試」,由天子親自擔任考官,可使皇帝更加清楚有那些優秀人才。武則天加大了此制度的規模),一直延續到清末,在1905年才被慈禧太后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個科舉共持續1300多年。此一制度讓平民當官的機會大增,甚至可以因此晉升貴族,亦扭轉了西周到隋朝以前「上者恆上,下者恆下」的不公平社會現象。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