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號」意思是什麼?注音符號造句有哪些?注音符號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注音符號意思是什麼?注音符號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注音符號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注音符號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注音符號的意思
釋意 | 標注漢字字音的符號。分為二式:第一式即民國七年由教育部頒布推行的注音字母ㄅ、ㄆ、ㄇ、ㄈ等;第二式於民國七十五年公告,取代民國十七年制訂的「國語羅馬字」,仍用a、b、c等來譯漢字的音。 |
---|
注音符號的用法、造句
注音符號的注音
注音符號的漢語拼音
注音符號的筆畫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符號造句、例句
- 老師教學生拼寫國字,讓學生更了解漢字的發音。
- 在國外旅遊,使用注音符號可以幫助外國人更容易地讀懂中文。
- 注音符號是台灣特有的語文系統,許多小學生從小就學習使用。
- 學習注音符號的重點是熟悉符號對應到不同的漢字音。
- 初學者需要花時間學習注音符號的規則,才能在寫作中運用自如。
- 注音符號可以幫助聽力較差的人更好地理解漢字的發音。
- 注音符號的好處在於不會因為文化背景差異而產生誤解。
- 注音符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中國語言學研究中。
- 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不同,是一種獨立於中國大陸的語言系統。
- 對於漢字非母語的人來說,注音符號是學習中文的一個很好的入門門檻。
「注音符號」的維基百科解釋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中華民國自建國之初以來一直以注音符號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則一直使用至1958年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前夕。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