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試」意思是什麼?廷試造句有哪些?廷試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廷試意思是什麼?廷試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廷試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廷試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廷試的意思

釋意科舉時代,會試通過的考生,由天子在朝廷親自面試,稱為「廷試」。

廷試的用法、造句

用法、例句[例]科舉時代,廷試第一名者稱為狀元。

廷試的注音

注音(1)ㄊㄧㄥˊ ㄕˋ

廷試的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1)tíng shì

廷試的筆畫

筆畫tíng shì
拆解字詞>>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廷試造句、例句

  1. 唐代的廷試是進士科考試的一種,參試者須先通過鄉、縣、府、銓、院等等試驗。
  2. 明朝的廷試遵從唐代的制度,進士科試分成明、殿試,考題涵蓋詩、文、策等多種形式。
  3. 清朝的廷試由兩級考試構成,分別是初試和殿試,每年開辦一次,考試地點在京城。
  4. 歷史上,廷試是考察士子才幹和風範的重要方式之一,其重要性堪比今日的公務員考試。
  5. 唐代進士科廷試的範圍被限制在士族家庭,造成少數人掌握國家權力的現象。
  6. 明朝始行湖廣鄉試、貴州學政廷試、粵西廷試等區域性考試來限制進士由浙、閩、江、京四省集中垄斷。
  7. 著名小說《紅樓夢》中的黛玉,因不受重視、未能通過廷試而心灰意冷,成為愁苦人物。
  8. 興起於唐代中期的廷試已將科舉考試制度推向一個更為成熟、完善的階段。
  9. 歷史上為數不少的女性也曾參加廷試,並且有不少取得了進士稱號,成為女進士。
  10. 在清朝時期,廷試對於中國文化的累積、發展、壯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廷試」的維基百科解釋

殿試是古代中國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由唐高宗首創於顯慶四年(西元659年),但規模不大。後來武則天於天授元年(西元690年)「策貢士於洛成殿」。後於宋開寶六年(西元973年)成為定例,由皇帝親自在皇宮中主持;有時皇帝會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不親自策問。這種形式傳至古朝鮮、越南,也由當地的君主或親自、或派大臣主持。通過殿試錄取的就是進士,其中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