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意思是什麼?左右逢源造句有哪些?左右逢源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左右逢源意思是什麼?左右逢源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左右逢源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左右逢源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左右逢源的意思
釋意 | 左右兩邊都能夠取得到水源。指學問有成,即可取用不竭。後比喻行文、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融。語本《孟子.離婁下》。 |
---|
左右逢源的用法、造句
用法、例句 | [例]這位作家生活體驗豐富,下筆時總是能信手拈來、左右逢源。 |
---|
左右逢源的注音
左右逢源的漢語拼音
左右逢源的筆畫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左右逢源造句、例句
- 他做事務實,專注致力於工作,使企業能夠左右逢源。
- 他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讓他在商場上左右逢源。
- 這家公司憑藉著精確的市場定位,讓其在競爭中左右逢源。
- 他的口才極佳,談判中常能左右逢源,贏得好的合作機會。
-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的事業蒸蒸日上,左右逢源。
- 他具備多年的經驗,對於業務拓展非常有優勢,能夠左右逢源。
-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只有具備創新思維的企業才能夠左右逢源。
- 他精通多種外語,能夠輕鬆處理跨國業務,使公司能夠左右逢源。
- 這家公司不斷開發新的產品,並符合消費市場的需求,因此能夠左右逢源。
- 他在危機中保持冷靜,靈活應對,使公司能夠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的維基百科解釋
漢語
|
正體/繁體 (左右逢源)
|
左右
|
逢源
|
簡體 #(左右逢源)
|
左右
|
逢源
|
異體
|
左右逢原
|
詞源
來自《孟子》: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文言文,繁體]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文言文,簡體]
- Mèngzǐ yuē: 「Jūnzǐ shēnzào zhī yǐ dào, yù qí zì dé zhī yě. Zì dé zhī, zé jū zhī ān; jū zhī ān, zé zī zhī shēn; zī zhī shēn, zé qǔ zhī zuǒyòu féng qí yuán, gù jūnzǐ yù qí zì dé zhī yě.」 [漢語拼音]
- Mencius said, 「The superior man makes his advances in what he is learning with deep earnestness and by the proper course, wishing to get hold of it as in himself. Having got hold of it in himself, he abides in it calmly and firmly. Abiding in it calmly and firmly, he reposes a deep reliance on it. Reposing a deep reliance on it, he seizes it on the left and right, meeting everywhere with it as a fountain from which things flow. It is on this account that the superior man wishes to get hold of what he is learning as in himself.」
發音
- 官話
- :zuǒyòuféngyuán
- :ㄗㄨㄛˇ ㄧㄡˋ ㄈㄥˊ ㄩㄢˊ
- 粵語 :zo2 jau6 fung4 jyun4
- 北方話
-
- :zuǒyòuféngyuán
- :ㄗㄨㄛˇ ㄧㄡˋ ㄈㄥˊ ㄩㄢˊ
- :
tzuooyowferngyuan
- :
zuǒyòufóngyuán
- :/t͡swɔ²¹⁴⁻²¹¹ joʊ̯⁵¹ fɤŋ³⁵ ɥɛn³⁵/
- 粵語
-
- :zo2 jau6 fung4 jyun4
- :jó yauh fùhng yùhn
- :dzo2 jau6 fung4 jyn4
- :zo2 yeo6 fung4 yun4
- :/t͡sɔː³⁵ jɐu̯²² fʊŋ²¹ jyːn²¹/
成語
左右逢源
- 左右兩邊都能夠得到水源。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竭。
相關詞彙
- butter one's bread on both sides
- 同義字:八面玲瓏/八面玲珑、八面見光/八面见光、無往不利/无往不利 (wúwǎngbùlì)
- 反義字:左支右絀/左支右绌 (zuǒzhīyòuchù)、四面受敵/四面受敌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