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內攘外」意思是什麼?安內攘外造句有哪些?安內攘外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安內攘外意思是什麼?安內攘外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安內攘外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安內攘外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安內攘外的意思
安內攘外的用法、造句
用法、例句 | [例]當國家危急存亡之秋,理應安內攘外,雙管齊下。 |
---|
安內攘外的注音
安內攘外的漢語拼音
安內攘外的筆畫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安內攘外造句、例句
- 國家在發展內部經濟的同時,也必須要進行安內攘外的外交政策。
- 唐代的唐太宗能夠實現安內攘外,將國家的疆土隨著宣揚到了鐵蹄之下。
- 中國古代諸侯國實行的安內攘外的策略是謀劃尋求霸業的最佳方式。
- 十九世紀是中國實行最激烈的安內攘外政策的時期。
- 唐朝時期推展安內攘外的建設,為中國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基礎。
- 先進技術的不斷革新,是實踐安內攘外政策的一種重要方式。
- 唐朝的安內攘外政策為保衛國家版圖奠定了不朽成就。
- 古代一些強力國家,如:秦、漢、唐,實行過有力量的安內攘外策略。
- 明朝的安內攘外政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具有深遠意義。
- 歷史上的安內攘外政策,事關整個國家的發展和強大。
「安內攘外」的維基百科解釋
安內攘外,全稱為「抗日必先勦匪,攘外必先安內,安內以攘外,剿匪以抗日」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在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變前夕),發布的《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一文提出的政治導向,以保持國家的領土完整與獨立為優先,完成對日抗戰之戰略準備為最終目標。
蔣介石有鑑於中華民國當時所處於的環境情況下,於一二八事變停戰後,1932年6月14日所正式發表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國策,以剿共治標,建設治本,實行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與中國共產黨的反蔣抗日政策相對立,被中國共產黨形容為「不抵抗政策」。直到1936年12月12日發生西安事變,蔣放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被迫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抗日。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