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碩」意思是什麼?健碩造句有哪些?健碩的解釋、用法、例句
想知道健碩意思是什麼?健碩的造句有哪些?或是想知道健碩的注音、漢語拼音以及健碩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嗎?在單詞意思解釋辭典通通找得到。
健碩的意思
健碩的用法、造句
健碩的注音
健碩的漢語拼音
健碩的筆畫
以上資料來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健碩造句、例句
- 健碩是一個提供電腦硬體及系統整合解決方案的公司。
- 光是在健碩的網站上,就可以找到各種豐富的商用電腦產品。
- 健碩的產品種類豐富,可滿足不同用戶對於電腦的需求。
- 健碩仰賴嚴謹的產品研發和品質控制流程,打造出優質的電腦產品。
- 健碩透過不斷創新產品及服務,成為了全球知名的電腦品牌。
- 我們公司的電腦都是使用健碩的零組件和配件,品質相當穩定。
- 健碩不僅僅是提供電腦硬體產品,也為客戶提供全面性的解決方案。
- 我從事軟體開發工作已經超過十年,從未使用過比健碩的電腦更棒的編輯器。
- 健碩將技術與創新融入其中,提供使用者兼具效能與性價比的電腦產品。
- 我相信健碩將會在電腦產業中繼續發揮重要的角色和影響力。
「健碩」的維基百科解釋
金劍嘯(1910年12月-1936年8月15日)原名金承載,號培之,又名夢塵,筆名劍嘯、健碩、巴來,滿族,遼寧瀋陽人,中華民國作家。
生平[編輯]
1910年12月,金劍嘯生於瀋陽一個刻字工人家庭。3歲時,全家遷居黑龍江省哈爾濱道外十六道街,後遷居桃花巷39號。8歲進入道外正陽小學(後更名為「三育小學」),學習六年畢業後,考入道外基督教會開辦的三育中學。學習三年畢業後,考入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學習醫學。
1928年,東三省人民掀起「反五路」(反對日本在東北修築5條鐵路的計劃)鬥爭,哈爾濱各個大、中學校學生在中共哈爾濱縣委的秘密領導下,於1928年11月9日組織三千多人上街遊行示威,金劍嘯和同學們參加,金劍嘯被警察開槍打傷。這就是哈爾濱「一一·九」慘案。1929年秋,金劍嘯中途退學,進入晨光報社,任文藝副刊「江邊」的編輯。
1930年夏,金劍嘯到上海,經左明介紹,考入上海新華藝術大學(後更名為新華藝專),插班進入圖工系(即繪畫工藝系)三年乙級學習繪畫。學習期間,他和冷波、蘇蘇兩位東北同學一同搞了匿名牆報《三角壁報》,發表文章揭露校內及社會的黑暗事物,被學校當局發現,金劍嘯等人不退讓,金劍嘯還寫「社論」抗議校長壓迫學生。後來,金劍嘯還代表新華藝專到日本人開辦的學校「同文書院」參加中國學生罷課大會,並登台講演。1930年冬,金劍嘯加入「少共」組織。1931年春,金劍嘯轉入上海藝術大學藝術教育系圖工科三年甲級,繼續學習繪畫,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8月,中共黨組織派金劍嘯回東北工作。1932年2月5日,金劍嘯參與了中共哈爾濱市委創辦的宣傳抗日救國的一個油印小報。1933年5月,中共滿洲省委宣傳部出版省委機關報《滿洲紅旗》(後更名為《東北紅旗》、《東北人民革命報》)等刊物,金劍嘯為該報繪畫。
1933年7月,金劍嘯在滿洲國政府機關報《大同報》副刊上創辦「夜哨」文藝周刊,發表不少揭露日偽黑暗統治的作品,共辦23期。1934年1月,中共地下黨組織通過關係,在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創辦了名為「文藝」的周刊,金劍嘯在其中發表不少作品,通過曲折隱諱的筆法描寫中國人民的苦難生活,號召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
1934年12月,金劍嘯到道里炮隊街日本人開辦的《大北新報畫刊》社任編輯長。因金劍嘯的革命活動,1935年4月間,該畫刊社將其辭退。1935年6月間,經他人介紹,金劍嘯來到齊齊哈爾的《黑龍江民報》社任副刊編輯,為副刊取名為「蕪田」,在其中發表了他的敘事長詩《興安嶺的風雪》,讚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此後,他還編排獨幕話劇《母與子》等。1936年1月,金劍嘯的活動引起日偽特務機關注意,該報社將其辭退,金劍嘯回到哈爾濱。
1936年4月,金劍嘯在《大北新報畫刊》社任主編,因為社長是日本人,刊物內容不受日本特務機關審查,所以金劍嘯通過詩歌、文章、照片、漫畫等形式,將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東北抗日聯軍襲擊興京縣城,蔣介石圍剿中國工農紅軍等消息發表。
1936年6月13日下午,金劍嘯正在家創作諷刺連環畫《差不多》時,被日本便衣特務逮捕,6月20日被解至齊齊哈爾鐵路局監獄。金劍嘯自己承擔了全部責任,未暴露中共黨組織關係。1936年8月15日上午10時,金劍嘯被滿洲國第三軍管區軍法會判處死刑,隨後被處決,享年26歲。
參考文獻[編輯]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金剑啸,吉林省图书馆,2011-01-18. [2015-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1).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黑龙江左翼文学的引领者金剑啸,东北网,2007-05-31. [2015-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國近現代文學流派和社團
|
|
文學流派
|
|
甲寅派 |
前期 |
章士釗 · 李大釗 · 高一涵 · 李劍農 |
|
後期 |
章士釗 · 瞿宣穎 · 梁家義 · 唐慶增 · 汪吟龍 · 陳筅樞 · 楊定襄 · 陳拔 · 董時進 · 龔張斧 |
|
|
學衡派 |
梅光迪 · 吳宓 · 胡先驌 · 劉伯明 · 柳詒徵 · 吳芳吉 · 劉朴 · 趙思伯 · 繆鳳林 · 張其昀 · 趙萬里 · 胡夢華 · 陸維釗 · 王國維 · 陳寅恪 · 梁啓超 · 張蔭麟 · 林損 · 景昌極 · 劉永濟 · 湯用彤 · 錢念孫 |
|
論語派 |
林語堂 · 周作人 |
|
戰國策派 |
林同濟 · 陳銓 · 雷海宗 |
|
鴛鴦蝴蝶派 |
徐枕亞 · 張恨水 · 吳雙熱 · 吳若梅 · 程小青 · 孫玉聲 · 李涵秋 · 許嘯天 · 秦瘦鷗 · 馮玉奇 · 嚴獨鶴 · 周瘦鵑 · 包天笑 · 陳蝶仙 |
|
初期白話詩派 |
梁啓超 · 胡適 · 劉半農 · 沈尹默 · 周作人 · 康白情 · 俞平伯 · 劉大白 · 朱自清 · 李大釗 · 魯迅 · 陳獨秀 |
|
新月派 |
聞一多 · 徐志摩 · 邵洵美 · 朱湘 · 饒孟侃 · 孫大雨 · 胡適 · 梁實秋 · 陳源 · 劉夢葦 · 林徽音 · 於庚虞 · 蹇先艾 · 陳夢家 · 方瑋德 · 卞之琳 |
|
象徵詩派 |
李金髮 · 王獨清 · 穆木天 · 馮乃超 |
|
現代詩派 |
戴望舒 · 施蟄存 · 卞之琳 · 何其芳 · 李廣田 · 曹葆華 · 番草 · 廢名 · 侯汝華 · 金克木 · 李白鳳 · 林庚 · 玲君 · 路易士 · 吳奔星 · 辛笛 · 徐遲 · 孫毓棠 · 南星 |
|
九葉派 |
曹辛之 · 辛笛 · 陳敬容 · 唐祈 · 唐湜 · 穆旦 · 杜運燮 · 鄭敏 · 袁可嘉 |
|
七月派 |
胡風 · 阿壠 · 魯藜 · 孫鈿 · 彭燕郊 · 方然 · 冀汸 · 鍾瑄 · 鄭思 · 曾卓 · 杜谷 · 綠原 · 胡征 · 蘆甸 · 徐放 · 牛漢 · 魯煤 · 化鐵 · 朱健 · 朱谷懷 · 羅洛 · 路翎 · 丘東平 · 彭柏山 · 曹白 · 賈植芳 (相關人物:艾青 · 田間 · 鄒荻帆 · 劉雪葦 · 呂熒 · 舒蕪 · 蘇金傘 · 艾烽 · 雷蒙 · 魯沙 · 天藍 · 莊涌 · 姚奔 · 賀敬之 · 侯唯動 · 倪受乾) |
|
心理分析派 |
施蟄存 · 郁達夫 · 葉聖陶 · 廬隱 |
|
流亡文學 |
蕭紅 · 蕭軍 · 端木蕻良 · 舒群 · 駱賓基 · 羅烽 · 白朗 · 李輝英 |
|
京派 |
廢名 · 沈從文 · 李健吾 · 朱光潛 · 周作人 · 林徽因 |
|
海派 |
張愛玲 · 蘇青 · 予且 · 施蟄存 · 劉吶鷗 · 穆時英 · 杜衡 |
|
荷花淀派 |
孫犁 · 劉紹棠 · 從維熙 |
|
山藥蛋派 |
趙樹理 · 馬烽 · 西戎 · 李束為 · 孫謙 · 胡正 |
|
晉察冀詩派 |
田間 · 邵子南 · 史輪 · 曼晴 · 方冰 · 魏巍 · 陳輝 · 沙可夫 · 楊朔 · 王煒 |
|
民歌敘事體詩潮 |
李季 · 阮章競 · 張志民 · 田間 · 李冰 |
|
里下河派 |
汪曾祺 · 畢飛宇 · 龐余亮 · 朱輝 |
|
朦朧派 |
北島 · 舒婷 · 顧城 · 江河 · 海子 · 楊煉 · 芒克 · 嚴力 · 于堅 |
|
傷痕文學 |
劉心武 · 盧新華 · 從維熙 · 峻青 · 馮驥才 · 周克芹 |
|
反思文學 |
茹志鵑 · 王蒙 · 張一弓 · 高曉聲 · 峻青 · 馮驥才 · 張賢亮 · 尤鳳偉 |
|
改革文學 |
蔣子龍 · 張潔 · 賈平凹 · 路遙 · 高曉聲 · 何士光 · 張一弓 · 張煒 · 陳國凱 · 呂雷 · 趙洪 · 潘強恩 · 柯雲路 · 蘇叔陽 · 李國文 · 王潤滋 · 矯健 |
|
尋根文學 |
阿城 · 韓少功 · 鄭義 · 賈平凹 · 王安憶 · 李銳 · 莫言 |
|
先鋒派 |
馬原 · 洪峰 · 余華 · 蘇童 · 葉兆言 · 殘雪 |
|
痞子文學 |
王朔 · 石康 · 李傻傻 |
|
荒誕文學 |
魏明倫 · 狂狷 · 高行健 · 寧財神 · 洪峰 |
|
|
|
文學社團
|
|
文學研究會 |
鄭振鐸 · 茅盾 · 葉聖陶 · 許地山 · 王統照 · 耿濟之 · 郭紹虞 · 周作人 · 孫伏園 · 朱希祖 · 瞿世英 · 蔣百里 · 冰心 · 顧毓琇 · 廬隱 · 朱自清 · 王魯彥 · 夏丏尊 · 老舍 · 胡愈之 · 劉半農 · 劉大白 · 朱湘 · 徐志摩 · 彭家煌 · 劉延陵 · 俞平伯 · 李金髮 |
|
創造社 |
郭沫若 · 成仿吾 · 郁達夫 · 張資平 · 田漢 · 鄭伯奇 · 穆木天 · 朱鏡我 · 馮乃超 · 周全平 · 葉靈鳳 · 潘漢年 · 李一氓 · 陽翰笙 · 王獨清 |
|
語絲社 |
孫伏園 · 周作人 · 魯迅 · 川島 · 劉半農 · 章衣萍 · 林語堂 · 錢玄同 · 江紹原 · 韓侍桁 · 楊騷 · 陳學昭 · 李小峰 · 柔石 · 顧頡剛 · 廢名 · 俞平伯 · 梁遇春 |
|
莽原社 |
魯迅 · 尚鉞 · 高長虹 · 向培良 · 韋叢蕪 · 韋素園 · 臺靜農 · 李霽野 · 姜華 · 金仲芸 · 黃鵬基 |
|
未名社 |
魯迅 · 韋素園 · 韋叢蕪 · 李霽野 · 臺靜農 · 曹靖華 · 王菁士 · 李何林 |
|
狂飈社 |
高長虹 · 向培良 · 高歌 · 尚鉞 |
|
淺草社 |
林如稷 · 陳煒謨 · 陳翔鶴 · 馮至 · 楊晦 |
|
沉鍾社 |
楊晦 · 陳翔鶴 · 陳煒謨 · 馮至 |
|
彌灑社 |
胡山源 |
|
湖畔詩社 |
馮雪峰 · 應修人 · 潘漠華 · 汪靜之 · 魏金枝 · 謝旦如 · 樓適夷 |
|
南國社 |
田漢 · 歐陽予倩 · 徐志摩 · 徐悲鴻 · 周信芳 · 唐槐秋 · 陳凝秋 · 陳白塵 · 趙銘彝 · 金焰 · 鄭君里 · 張曙 · 吳作人 |
|
太陽社 |
蔣光慈 · 楊邨人 · 孟超 · 錢杏邨(阿英) · 林伯修(杜國庠) · 夏衍 · 洪靈菲 · 戴平萬 · 樓適夷 · 顧仲起 · 劉一夢 · 殷夫 · 馮憲章 · 祝秀俠 · 王藝鍾 · 徐迅雷 · 聖悅(李平心) · 任鈞 · 童長榮 |
|
我們社 |
杜國庠 · 洪靈菲 · 戴平萬 |
|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
魯迅 · 茅盾 · 郭沫若 · 周揚 · 田漢 · 蔣光慈 · 孟超 · 阿英 · 王任叔 · 鄭伯奇 · 洪靈菲 · 陳荒煤 · 戴望舒 · 端木蕻良 · 馮鏗 · 關露 · 胡風 · 胡也頻 · 李偉森 · 樓適夷 · 柔石 · 沙汀 · 謝冰瑩 · 徐懋庸 · 陽翰笙 · 葉以群 · 殷夫 · 於伶 · 郁達夫 · 張天翼 · 周文 · 丁玲 · 夏衍 · 馮乃超 · 馬加 · 馬子華 · 王志之 · 王余杞 · 王西彥 · 方土人 · 方之中 · 丘東平 · 葉靈鳳 · 葉紫 · 田間 · 白薇 · 任白戈 · 任鈞 · 許幸之 · 孫席珍 · 楊騷 · 楊剛 · 李輝英 · 麗尼 · 邱韻鐸 · 何家槐 · 林淡秋 · 歐陽山 · 周立波 · 周而復 · 草明 · 彭柏山 · 洪深 · 聶紺弩 · 夏征農 · 陶晶孫 · 蕭三 · 舒群 · 蒲風 · 雷石榆 · 穆木天 · 艾蕪 · 吳奚如 |
|
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 |
楊邨人 · 劉保羅 · 趙銘彝 · 鄭君里 · 洪深 · 應雲衛 · 鄭伯奇 · 許幸之 · 陶晶孫 · 黃芝岡 · 王瑩 · 陳波兒 · 侯魯史 · 葉沉 · 謝兆華 · 曹正 · 司徒慧敏 |
|
中國詩歌會 |
穆木天 · 任鈞 · 楊騷 · 蒲風 · 白曙 · 杜淡(竇隱夫) · 王亞平 · 溫流 · 關露 · 石靈 · 田間 · 柳倩 · 辛勞 · 洪道 · 蘇夫 · 林林 · 袁勃 · 雷石榆 |
|
中國文藝社 |
葉楚傖 · 張道藩 · 王平陵 · 范爭波 · 朱應鵬 · 徐仲年 · 華林 · 鍾天心 · 左恭 |
|
六一社 |
潘公展 · 王平陵 · 朱應鵬 · 范爭波 · 黃震遐 · 葉秋原 · 傅彥長 · 李贊華 · 邵洵美 · 汪倜然 |
|
東北作家群 |
金劍嘯 · 蕭紅 · 蕭軍 · 端木蕻良 · 舒群 · 駱賓基 · 羅烽 · 白朗 · 李輝英 · 楊晦 · 穆木天 · 高蘭 · 辛勞 · 師田手 · 鐵弦 · 鄒綠芷 · 丘琴 · 雷加 · 姚奔 |
|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 |
郭沫若 · 茅盾 · 馮乃超 · 夏衍 · 胡風 · 田漢 · 丁玲 · 吳組緗 · 許地山 · 老舍 · 巴金 · 鄭振鐸 · 朱自清 · 郁達夫 · 朱光潛 · 張道藩 · 姚蓬子 · 陳西瀅 · 王平陵 · 臧克家 |
|
講學社 |
梁啓超 · 汪大燮 · 蔡元培 · 籍忠寅 · 熊希齡 · 范源濂 · 王敬芳 · 張伯苓 · 嚴修 · 張謇 · 張元濟 · 黃炎培 · 郭秉文 · 林長民 · 胡汝麟 |
|
|
|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